生态农庄普遍建设大型沼气池,以沼气池为中心,以资源环境监测和分析、农业信息管理、农业机械技术支持三大系统为支撑打造循环体系。沼气池在能源、环境、资源、景观生态上有重要作用,并且在生态农业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枢纽作用。
发挥枢纽作用
生态农业多采用养殖—沼气池—种植—菌模式,沼气池是该模式的核心,起着连接养殖与种植、生产与生活用能的枢纽作用,做到种、养、菌、能四类一体;生产、生活、生趣(休闲观光)三“生”合一;一产业、*二产业、*三产业三“产”联动。
沼肥不但含有丰富的氮、磷、钾、钠、钙等营养元素,还含**质、腐质酸等,其肥效比堆沤肥高得多,全氮含量高40%—60%,全磷高40%—50%,全钾高80%—90%,作物利用率高10%—20%。此外,沼液和沼渣中还含有微量元素和17种氨基酸以及多种微生物和酶类。长施沼肥对土壤改良有很重要的作用,还可以杀灭病虫害,减少使用药造成的药害,净化环境可以生产出**无污染的瓜菜果粮,是当地发展绿色、**食品有利**,配和沼肥施用一些微量元素肥料,对作物产量起到积极影响。
相当一部分农庄主是在房地产行业和流通行业中完成原始资本积累,看好休闲农业发展前景而转投休闲农业的,对休闲农业旅游者的需求、特征和趋势等缺乏深刻认识。在当前的各农庄规划中,农庄主往往或根据经验融合自己对休闲农业的体会自行设计,或照搬照抄先进地区代表作,建筑外观雷同,内部布局失当,功能单一而接近,少有精品,造成旅游者审美疲劳,回头率低。为走出这一怪圈,在规划中,亟待导入以下理论:
植物群落学理论
植被是休闲农业存在的条件。在休闲农庄内,植被往往担负着生产、娱乐、观赏、生态等诸多功能,小型生态餐厅,因此,对植被分布、组成结构及演替理论应有相当了解,避免植被单一、林相乏味。
景观生态学理论。利用斑块与廊道的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,对园区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,廊道与内部交通结合,更好地发挥其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。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与物种的多样性密切相关,而参与了人为活动的休闲农庄生态系统则往往比较脆弱。应用生物多样性理论指导规划有利于增强系统的稳定性。
区位要点
环境区位:
①选择位于自然风景优美、植被丰富、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;
②选择位于旅游业发达且相对集中的区域,以便形成综合优势;
③选择地形相对平坦的开阔地,便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段。
交通区位:
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出行越来越注重出行的便利性,所以交通条件的好坏就决定了生态农庄的选址。生态农庄一般要选择城市附近的郊区的交通主干线旁边,或者有次级道路连结直接到达的地方。一是满足游人的出行,二是方便农庄的生产等的运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