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下养殖设施的要求
育雏舍
从出壳到6周龄雏鸡参照规模化集约饲养模式进行设计建设,林下养珍珠鸡,要求防寒保温,通风向阳干燥,密闭性好。一般高2.3-2.5m,跨度6.9m,南阳台高1.5m,宽1.6m,北阳台高1.5m,宽1m。室内可按垫料平养、网上平养、笼养三种方式设计。考虑育雏成活率、合格率,育雏数量应比放养容纳数量多10%-15%。为减少育雏舍得投入,土鸡育雏也可在规模养殖场或由合作社集中育雏后,再分散至各林地放养。
放养棚舍
在林中或林边选择地势高燥的地方搭建鸡舍,要求坐北朝南,与饲养人员的住室相邻搭建,便于夜间观察鸡群。棚舍应主要注重保温性能,鸡舍高度2.5-3.0m,一般建成塑料大棚式或石棉瓦结构,舍内设置栖架,根据饲养量,一般按10-15只/m2进行设计。
放养场围网
林地四周可以建围墙或设置篱笆,也可以选择尼龙网,网目为2×2cm,高度1.5-2m,网固定在树干上,网的下部要用石块压实或固定在木棍上,以免鸡从网底钻出,围网要定期检查,破损的及时维修。
喂料和饮水设备
包括料槽和饮水器。料槽要放置在鸡舍内或鸡舍附近,固定要牢,数量充足,每次加料到容器的1/3即可,以鸡40min吃完为宜,加料4次/d,冬季应在晚上加料1次。饮水器一般为5-10L的真空饮水器,尽量为红色,以便饲养人员和鸡群识别,按每50只/个计算配备饮水器数量,饮水器除在饲喂用具附近摆放外,在林地中也要至少30m内有1个饮水器,以满足鸡群的饮水需求,料槽和饮水器的高度要随着雏鸡日龄的增长而升高。
国家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,对可持续发展、可循环的生态农业扶持力度很大,其中对生态养殖的扶持力度尤其大,在生态养殖上补贴也非常诱人。生态养殖除了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之外,同时,与社会需求、消费理念、市场的变化等密不可分。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,迫切需要与之相对应的生活质量,民以食为先,食品当然被放在了首要位置。市场上有了好的产品不怕没人买,就怕拿了钱买不到放心的食品。所以说生态养殖不仅能保持良好的环境,还能带来更加绿色健康的食品。
主要模式
林禽模式。
在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,在周边地区围栏,养殖柴鸡、鹅等家禽,树木为家禽遮荫,是家禽的**“氧吧”,通风降温,便于防疫,十分有利于家禽的生长,而放牧的家禽吃草吃虫不啃树皮,粪便肥林地,与林木形成良性生物循环链。在林地建立禽舍省时省料省遮阳网,且投资少;远离村庄没有污染,环境好;禽粪给树施肥营养多;林地生产的禽产品市场好、价格高,属于绿色**禽产品。
林菜模式。
林木与蔬菜间作种植,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模式。林下可种植*、辣椒、甘蓝、洋葱、大蒜等蔬菜,一般亩年收入可达700~1200元左右。